非法行医是什么?如何定义非法行医?

非法行医
2024 10-12
分享
律讼网 >> 医疗 >> 非法行医

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人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的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造成就诊人死亡,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的主体特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无行医资格而实施非法行医。此外,非法行医不仅包括未取得执业资格或许可的个人行医,还包括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出具虚假证明等行为。在司法实践中,非法行医罪的认定需要考虑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从归因到归责的因果关系判断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非法行医类犯罪典型案例涉及多个领域,如妇产、医疗美容、辅助生殖、口腔等,展示了人民法院依法严惩非法行医犯罪的强烈信号。此外,非法行医罪的治理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及对“黑诊所”的打击力度,同时提高公众对非法行医处罚的认识,发挥公众举报作用。

微信图片_20241012233839.png

非法行医不仅会导致患者错诊误诊、医疗资源浪费、社会公共卫生风险,还会被法律处罚,甚至有期徒刑。因此,维护医疗服务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是打击非法行医的重要目标。

非法行医在中国的法律定义和处罚标准是什么?

在中国,非法行医的法律定义和处罚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根据该条款,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具体来说,非法行医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 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

  2. 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3. 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后仍从事医疗活动的。

此外,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非法行医行为,如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也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还新增了关于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或动物胚胎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非法行医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在中国的法律定义和处罚标准涵盖了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或以非法手段取得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以及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行为。

如何识别和举报非法行医行为?

识别和举报非法行医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以下是详细的指导:

识别非法行医行为

  1.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个人或单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

  2.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些行为都属于非法行医。

  3. 医疗机构超诊疗范围经营:医疗机构超出其登记的诊疗范围进行医疗活动。

  4. 无证行医:医生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从事医疗活动。

  5. 港澳台及外国医师未按规定行医:港澳台医师和外国医师未取得相应许可证或超出注册有效期行医。

如何举报非法行医行为

  1. 向当地卫生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举报: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可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2. 提供详细信息:在举报时,需说明医疗机构的名称、详尽的地址以及可能存在的违法事实。如果是投诉具体的医务人员,还需说明医务人员的具体情况。

  3. 举报电话:可以通过拨打当地卫生局举报投诉受理中心电话进行举报,例如拨打114查询当地卫生局的举报电话。

  4. 其他举报方式:可以通过来访、信函等方式进行举报,并提供具体的违法线索和证据。

  5. 奖励机制:部分地区如温州市瓯海区,还设有举报奖励制度,举报人可以根据举报情况获得一定金额的奖励。

具体举报流程

  1. 准备举报材料:准备好我搜索到的资料,如照片、视频等,以证明非法行医行为的存在。

  2. 选择举报方式:根据个人方便选择电话、信函或其他方式进行举报。

  3. 提交举报信息:详细描述被举报对象的信息和具体的违法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非法行医类犯罪典型案例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12月27日发布了6件非法行医类犯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包括于某非法行医案、宋某兰非法进行节育手术案、宋某敏非法行医案等。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宋某敏案中,被告人宋某敏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导致被害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造成一般功能障碍。

这些案例的发布旨在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彰显人民法院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在中国,非法行医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哪些具体影响?

非法行医在中国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非法行医现象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大量存在,严重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医疗服务供给,还破坏了医疗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其次,非法行医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非法行医者通常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往往无法达到基本的医疗标准,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例如,有报道指出,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案例被判处长期有期徒刑。

此外,非法行医还对政府和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非法行医的存在,公众对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将打击非法行医作为医疗监督执法的常态工作,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和执法,始终保持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同时,通过立法和司法手段,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在中国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扰乱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破坏政府形象等。

如何加强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及打击“黑诊所”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加强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及打击“黑诊所”的有效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基层医疗投入

  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落实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政策,特别是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机构的发展。

  2. 人员力量的增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力量,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利用智慧健康站、巡回医疗等方式全面补齐常住人口的医疗服务空白点。

  3.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此外,还应办好县级医院,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4. 政策支持:按照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

打击“黑诊所”的有效措施

  1. 日常监督与群众举报: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发动群众及时收集非法行医信息,全力查处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严厉打击无行医资质的非法行为。

  2. 专项行动:开展专项行动,如斑竹园镇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摸排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未经备案非法设立医疗机构(诊所)开展医疗活动等情形。

  3. 宣传教育:通过在人流量大的场所举办打击“黑诊所”宣传活动,对市民宣传非法行医的危害,并解答如何做到安全就医等问题。

  4. 联合执法: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监督工作,严肃查处医疗机构非法行医行为,特别是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游医、黑诊所的打击力度。

  5. 回头看活动:开展“回头看”活动,认真查找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果断有效措施,确保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彻底性和有效性。

本文作者:律讼网
本文来源:本站
本文标签:非法,行医,执法,处罚
The End
律讼网内容来源编辑原创&特邀专栏作者经验和互联网公开信息综合而成,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