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赔偿比例应如何界定

交通
2024 12-21
分享
律讼网 >> 交通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等。交通事故认定当中应当遵循行为责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等。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赔偿比例应如何界定

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比例这样划分:

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流程有哪些

1.当事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2.司法鉴定机构对委托人的委托事项进行审核;

3.审核通过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4.通知时间做鉴定;

5.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书。

交通事故责任赔偿比例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哪些原则

律讼网提醒您,交通事故认定当中主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行为责任原则。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根据法律规定,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3.路权原则。路权原则即各行其道原则,法律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4.安全原则。包括合理避让原则与合理操作原则。

5.结果责任原则。行为人的行为虽未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加重了事故后果,应负事故责任,即结果责任原则。确定该原则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技术认定的客观性。第二、增强交通参与者维护交通安全的意识。

本文作者:官方
本文来源:律讼网
本文标签:
The End
律讼网内容来源编辑原创&特邀专栏作者经验和互联网公开信息综合而成,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